海醫會法醫學分會第四屆法醫學術交流會在西安舉辦

2025年10月26日,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法醫學分會第四屆法醫學學術交流會在西安舉辦。本次會議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簡稱“海醫會”)法醫學分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法醫學院承辦,廣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西安市司法局、陜西省司法鑒定協會、西安市司法鑒定協會協辦。海醫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田偉、海醫會法醫學分會會長、廣州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胡丙杰、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單智偉、陜西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吳元明、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原院長侯一平等出席了開幕式。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法醫學領域70余家單位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學術交流環節分為7個模塊,內容涵蓋了法醫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涵蓋法醫物證學、法醫病理學、法醫臨床學、法醫毒物學及法醫精神病學等方向前沿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在法醫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等。
四川大學侯一平教授、廣州醫科大學胡丙杰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陳騰教授、香港賴世澤主任顧問醫生、四川大學梁偉波教授、河北醫科大學李淑瑾教授、山西醫科大學朱波峰教授、嚴江偉教授、南京醫科大學陳峰教授、復旦大學黃平教授、中山大學葉小菁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官方霖教授、復旦大學李立亮教授、四川大學蔡繼峰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王振原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劉茜教授、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王亞輝教授、向平教授、河北醫科大學文迪教授、中國醫科大學姚軍教授、汕頭大學蘇敏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陳訓財教授分別圍繞“法醫學學科建設”、“中國古代法醫學向現代法醫學的過渡”、“醫學教育課程思政”、“香港法醫學體制”、“數智時代法醫學人才培養的變革與挑戰”、“智啟未來:AI時代的法醫學人才培養變革”、“AI驅動的多組學檢材離體時間推斷研究”、“法醫體液斑跡快速檢測研究”、“極早期心肌缺血的分子鑒識”、“數智化骨骼遺骸的人類學鑒識與應用”、“從認知偏差到情緒障礙:負性記憶泛化的神經機制與司法精神病學啟示”、“前額葉神經元—星膠的炎癥級聯驅動精神分裂癥的機制”、“涉及精神類藥物的復雜死因鑒識:現狀與進展”、“醫療損害因果關系分析專家共識”、“智能法醫病理學研究”、“遺傳因素對主動脈夾層發生發展的影響:基因-形態-功能的生物學關聯”、“AI賦能青少年法醫學骨齡評估的技術革新與實踐”、“法醫毒物的快精準鑒識研究”、“VTA 多巴胺失調驅動的去抑制環路調控甲基苯丙胺誘導的攻擊行為”、“免疫磁珠在精陰混合斑分離中的應用研究”、“過敏性猝死的法醫病理學鑒定與鑒別診斷”、“人工智能驅動新精神活性物質精準鑒識與毒性預測研究”等主題進行了經驗分享、深入探討以及前沿成果的展示。臺灣地區的法醫學專家亦通過視頻方式表達對大會增進兩岸法醫界交流合作的重要意義并介紹臺灣地區法醫學發展的情況。
本次會議進一步深化了兩岸人才、技術、學術的交流融合,成果豐碩、影響深遠,不僅提升了兩岸同仁專業知識技能,更加鞏固了兩岸交流合作平臺,凝聚了兩岸法醫學事業發展的合力,為推動兩岸法醫學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搭建了重要平臺。